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博物馆上海 200231
2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 730000
文物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科学定年是文物研究的关键,释光测年技术是陶瓷类文物定年的重要手段。目前,陶瓷类文物释光定年较成熟的方法包括常规热释光法和热释光前剂量法,而使用光释光技术对陶瓷类文物定年鲜有报道。本文使用了常规热释光法、热释光前剂量法和光释光单片再生法(Sing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SAR)对上海青龙镇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釉瓷片进行了测年。结果表明:使用常规热释光法测年时,其热释光信号在300~450 ℃几乎为零,无法准确计算等效剂量。采用热释光前剂量法的测年结果为(1.16±0.05)ka,说明该瓷器烧造于唐-五代;采用光释光SAR法的测年结果为(1.35±0.05)ka,烧造于唐代。本研究表明,光释光技术可用于瓷器文物定年,且对于本文中的青釉瓷片样品而言,热释光前剂量法和光释光SAR法的测年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青釉瓷片 测年 常规热释光法 热释光前剂量法 光释光法 Celadon glazed porcelain piece Dating Thermoluminescence Predose dating OSL dating 
核技术
2024, 47(1): 010004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北京 102600
瓷青纸是我国古代一种名贵的加工纸, 瓷青纸文物存世稀少往往是博物馆的馆藏珍品。 关于瓷青纸相关材料与工艺的文献记载甚少, 对其开展的科技研究工作鲜见, 对其材料组成及制作工艺缺乏系统认知, 难以对瓷青纸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 修复、 复制等工作。 为进一步加深对瓷青纸的认识, 利用视频显微镜、 拉曼光谱仪、 扫描电镜-能谱仪、 赫氏染色法纤维分析等技术对一件明代瓷青纸文物样品进行制作材料及工艺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拉曼光谱分析, 对比该瓷青纸文物样品纸张染料跟靛蓝的拉曼峰位, 两者的峰位较为匹配, 而在1 570~1 701 cm-1范围内为CC键和CO键和N—H键共轭体系的伸缩振动, 是靛系染料分子特有的特征吸收峰, 而样品纸张染料在1 570 cm-1出现的强拉曼峰符合靛蓝的拉曼光谱特征, 因此可以确定为靛蓝, 这也与中国历史悠久的种植蓝草、 提取靛蓝作为染料的情况相一致; 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纸张主要元素如S、 Ca、 Al、 Si、 Mg应来源于填料或涂料, 纸张经过了加填以及涂布处理以达到改善纸张不透明度、 透气度、 光泽度的目的, 同时也排除了样品蓝色染料为蓝铜矿、 青金石以及天然群青等蓝色矿物颜料的可能性; 通过赫氏染色法纤维分析, 纸张样品纤维特征为纤维壁上有横节纹、 纤维外壁上有胶质膜、 纤维中有少量草酸钙晶体、 纤维上有较多的黄色无定形蜡状物, 表明纸张纤维与构皮、 桑皮等皮类纤维接近, 瓷青纸的基纸应属于皮纸, 皮纸纤维强度较高, 在染色过程中不易水解导致纸张破损。 该瓷青纸文物样品的制作材料与工艺可以概括为: 将靛蓝染料在经过加填以及涂布处理的皮纸上进行单面染色后上下叠合制成。 通过该研究能够加深对明代瓷青纸造纸材料与工艺的认识, 同时为瓷青纸文物的研究、 保护、 修复、 复制等提供依据。
瓷青纸 纸张材料 加工工艺 Porcelain green paper Paper raw materials Manufacture proces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6): 178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广东 江门 529000
2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为防止激光清洗瓷质绝缘子过程中基底发生损伤, 开展激光辐照下瓷质绝缘子损伤试验。采用1 064 nm脉冲激光辐照于瓷质绝缘子表面, 探究不同能量密度、脉冲个数以及不同辐照时间下瓷质绝缘子的损伤规律, 并对瓷质绝缘子表面开展振镜扫描试验, 利用图像法确定瓷质绝缘子的激光损伤阈值。试验结果表明, 激光定点辐照下, 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提高、脉冲数的增加、辐照时间的增加, 绝缘子表面坑洞直径逐渐增大, 最后趋于定值, 约为聚焦光斑直径的1.3倍; 减小扫描速度, 损伤形貌由斑点状变化至条纹状, 粗糙度随能量密度的增大、速度的减小而增大; 基于图像法的瓷质绝缘子损伤判据, 得到损伤能量密度阈值。
激光清洗 损伤阈值 粗糙度 瓷质绝缘子 laser cleaning damage threshold roughness porcelain insulator 
应用激光
2023, 43(4): 106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城市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1309
2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1309
瓷器文物补全时使用的复合材料被称为补配材料,目前常用于瓷器文物修复的补配材料普遍存在耐老化性能差和力学性能不足的问题。3MTM实心陶瓷微球是一款球形陶瓷材料,具有硬度高、白度高和耐腐蚀等特点,能够有效增强材料的耐老化性能和力学性能。本文以三款市售的陶瓷微球(W-210、W-410和W-610)为研究对象,以常用瓷器补配材料碳酸钙作为对照组,在强紫外光辐照老化、弱紫外光辐照老化、湿热干冷交替老化和未老化四种试验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抗折测试、抗拉测试、抗冲击测试、硬度测试、色差测试和光泽度测试。结果表明,3MTM实心陶瓷微球的耐老化性能和力学性能均优于碳酸钙,其中陶瓷微球W-410的耐老化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优。与碳酸钙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力学性能综合提升25%~30%,耐老化性能综合提升50%,可作为新型补配材料应用于瓷器修复。
3MTM实心陶瓷微球 碳酸钙 环氧树脂 瓷器补配 力学性能 3MTM solid ceramic microsphere calcium carbonate epoxy resin porcelain replenishment mechanical property 
硅酸盐通报
2023, 42(9): 334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景德镇 333403
2 景德镇陶瓷大学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景德镇 333001
以方解石、高岭土、氧化铝等为主要原料,长石、烧滑石和白云石作为助熔剂制备钙长石质日用瓷,探究不同助熔剂及其用量对钙长石质日用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一长石作为助熔剂时,其助熔效果较差,且长石添加量过多会导致试样抗弯强度显著降低。当烧滑石与长石复合作为助熔剂时,烧滑石添加量较少时助熔效果不明显;当烧滑石添加量提高至4%(质量分数)时,试样吸水率显著降低,抗弯强度明显提高。当白云石和长石复合作为助熔剂时助熔效果较好,且随着白云石添加量的提高,试样抗弯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添加量为6%(质量分数)时试样综合性能较优,其吸水率为0.27%,抗弯强度为101 MPa,同时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助熔剂 钙长石 日用瓷 长石 烧滑石 白云石 抗弯强度 flux anorthite daily porcelain feldspar burnt talc dolomite bending strength 
硅酸盐通报
2023, 42(9): 3324
作者单位
摘要
1 芦溪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有限公司,萍乡 337200
2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淄博有限公司,淄博 255086
在配方和原料一定的情况下,高铝瓷的组成、结构与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烧成制度。本文系统研究了高铝瓷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随烧成温度的变化,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随着烧成温度从1 160 ℃升高到1 310 ℃,瓷件中发生熔解的刚玉和石英颗粒增加,内部刚玉相含量从3785%(质量分数,下同)下降到3502%,石英相含量从760%下降到194%,熔解的刚玉和部分石英以莫来石形式析出,瓷件内部莫来石含量从749%升高到1141%。随着烧成温度从1 160 ℃升高到1 280 ℃,瓷件内部玻璃相含量从4706%提高到5163%,瓷件真气孔率从1250%下降到559%,但是当烧成温度达到1 310 ℃时,瓷件过烧,内部真气孔率增加到699%。当烧成温度为1 160 ℃时,瓷件生烧,存在开口气孔,瓷件弯曲强度仅151 MPa;当烧成温度增加到1 190 ℃,弯曲强度达最大值181 MPa;随着烧成温度继续升高到1 310 ℃,瓷件内部总晶相含量从5294%下降到4837%,瓷件内部起弥散增强作用的晶相颗粒减少,瓷件强度从181 MPa逐渐降至158 MPa。这些研究结果对优化高铝瓷的配方、烧成制度及材料性能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高铝瓷 烧成温度 物相组成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弥散增强 high alumina porcelain sintering temperature phase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dispersion strengthening 
硅酸盐通报
2023, 42(9): 3315
赵安迪 1,2,*陈全莉 1,2,3郑晓华 3李璇 1,2[ ... ]鲍珮瑾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2 湖北省珠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4
3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 云南 腾冲 679118
近几年市场上最新出现了一类“加瓷”绿松石, 与绿松石原矿极为相似, 这类“加瓷”绿松石是使用无机结合剂磷酸盐或硅酸盐作为添加物, 对绿松石进行充填处理从而达到提高绿松石瓷度的目的, 故以“加瓷”绿松石而得名。 这类“加瓷”绿松石与天然绿松石的外观极为相似, 目前对此类型绿松石的研究比较薄弱。 使用常规宝石学仪器、 红外光谱仪、 X射线荧光光谱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荧光光谱仪对经磷酸盐“加瓷”处理的绿松石的化学成分组成特征以及振动光谱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经磷酸盐“加瓷”处理的绿松石均为隐晶质结构, 表面多呈蜡状-玻璃光泽, 有黑色或白色团块状色斑, 分布有铁线, “加瓷”处理后绿松石的相对密度平均值(2.38)小于具有相似外观的天然绿松石(2.60); 荧光整体呈惰性, 但部分“加瓷”处理的绿松石在紫外荧光灯下会出现蓝白色荧光沿样品表面微裂隙分布的异常现象; 使用X射线荧光(XRF)光谱仪对样品的成分进行测试分析, 磷酸盐“加瓷”处理绿松石的主要化学成分偏离天然绿松石理论化学成分值, ω(Al2O3)在20.91%~39.45%之间, ω(P2O5)在42.32%~53.46%之间, ω(CuO)在6.54%~11.38%之间, ω(FeOT)在0.43%~22.2%之间, ω(SiO2)在0.28%~4.52%之间, ω(K2O)在0.05%~0.36%之间; 磷酸盐“加瓷”处理绿松石的磷铝比为1.47~2.10, 这一数值相比天然绿松石普遍较高; 磷酸盐“加瓷”处理绿松石红外吸收光谱主要显示为结晶水、 羟基水及磷酸根基团的振动光谱, 振动频率与天然绿松石红外光谱基本一致; 紫外-可见光谱表明磷酸盐“加瓷”处理绿松石的谱峰的位置相对于天然绿松石图谱稍有偏移但整体趋势一致; 三维荧光光谱仪检测结果荧光较微弱, 荧光中心强度变化范围较大。
绿松石 “加瓷”处理 宝石学特征 化学成分 谱学特征 Turquoise “Porcelain-added” treatment Gem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hemical composition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4): 1192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2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 西安 710061
3 景德镇考古陶瓷研究所, 江西 景德镇 333001
“铁锈斑”, 是青花瓷线条色彩浓重处凝聚成的黑色、 褐色或带有金属锡光的斑点。 作为早期青花瓷器一种典型的鉴定特征, 长久以来被认为与使用高铁低锰的进口钴料有关。 多年来虽有零星报道, 但受到亚微级晶体尺寸、 釉熔体不均一性以及元素掺杂、 晶体偏析等因素影响, 其形态及结构并未得到充分研究, 从而导致“铁锈斑”呈色机理不明, 其作为进口钴料鉴定标准的观点也遭到质疑。 结合前人研究, 发现拉曼光谱与扫描电镜能谱仪在古陶瓷微晶结构解析方面极具优势, 为系统阐明“铁锈斑”成分结构特征与呈色机理, 使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 扫描电镜与能谱仪(SEM-EDS)、 拉曼光谱仪(Raman)对五件景德镇御窑永宣时期青花瓷器样品中“铁锈斑”处晶体的显微形貌与结构进行解析, 并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LA-ICP-AES)分别测试样品白釉区域、 蓝彩区域与“铁锈斑”区域的成分。 显微观察结果表明, 不同样品“铁锈斑”区域析晶形态及分布的多样性是造成“铁锈斑”呈现众多视感的主要原因, 且同一斑点的析晶区域内伴生有多种形态的晶体。 显微结构表明, 永乐时期“铁锈斑”枝晶主要以CoFe2O4-Fe3O4固溶体为主, 宣德时期“铁锈斑”的晶体则以掺杂了Mg2+和Co2+的MnFe2O4-Mn3O4固溶体为主, 并伴生有网状钙长石析晶。 结果表明, 使用进口钴料或国产钴料烧制的青花瓷器上均可形成“铁锈斑”, 由于其形成的主要晶体均属于立方晶系反尖晶石结构, 在宏观形态上具有一定相似性, 因而造成了以往对“铁锈斑”认知的误解。 该研究实现了对明代永宣时期御窑青花瓷“铁锈斑”显微结构与成分特征的解析, 凸显了拉曼光谱与扫描电镜能谱联用在古陶瓷复杂微晶结构解析方面的应用前景, 首次揭示了“锡光”物理结构色呈色机理, 为景德镇御窑青花瓷器的鉴定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铁锈斑 青花瓷器 拉曼光谱 显微结构 Iron spot Blue-and-white Porcelain Raman Spectroscopy Microstructur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1): 190
作者单位
摘要
1 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轻工业功能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西景德镇 333403
2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 100024
以福建龙岩高岭土、安徽钾长石、江西星子石英为陶瓷主要原料, 添加适量的硅酸锆为增强相, 研究了硅酸锆引入量、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日用陶瓷性能的影响, 探究了硅酸锆颗粒弥散分布对日用陶瓷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 当引入硅酸锆含量为 6% (质量分数 ), 烧成温度为 1 300℃、保温时间为 30 min时, 强化效果最好, 抗弯强度从基础配方的(58±6) MPa提升至(106±11) MPa, 提升幅度为 83%。硅酸锆颗粒弥散分布在基体内部, 由于其与基体热膨胀系数的差异, 冷却过程中在基体内部产生径向压应力与切向张应力, 使裂纹在颗粒处钉扎, 从而提高了陶瓷强度。
日用陶瓷 硅酸锆 预应力 基体强化 porcelain zirconium silicate prestress matrix reinforcement 
硅酸盐学报
2022, 50(12): 3251
作者单位
摘要
1 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1
2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433
越窑青瓷是我国最早烧制成熟的青瓷器, 其中使用瓷质匣钵烧造秘色青瓷是越窑独特的烧造技术, 为揭示越窑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匣钵的工艺特征及其对装烧青瓷的影响, 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 超景深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现代测试分析手段, 对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瓷质匣钵、 普通匣钵、 普通青瓷、 秘色青瓷进行了元素组成、 显微结构、 吸水率等测试分析。 同时采用分光光度计, 对该遗址出土的唐五代普通青瓷和秘色青瓷表面色度进行了测试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唐五代普通匣钵的基体部分和瓷质匣钵组成相似, 采用了SiO2含量约为75%、 Al2O3含量约为16%, 且与青瓷胎体类似的当地冲积粘土类原料; 而唐五代瓷质匣钵中TiO2和Fe2O3的含量高于青瓷胎体且差异略大, 说明青瓷胎体淘洗工艺更加严格。 其中普通匣钵内存在大量平均尺寸在530 μm左右, 且具有颗粒级配呈现一定规律的夹杂粗颗粒, 是一类为增加普通匣钵使用寿命特意拣选添加的高硅质原料, 增加了匣钵的透气性、 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从而延长匣钵的使用寿命; 唐五代瓷质匣钵的气孔率为1.61%、 吸水率为0.73%, 低于普通匣钵8.18%和4.28%, 而体积密度为2.22 g·cm-3高于普通匣钵的1.99 g·cm-3, 且导热性能高于普通匣钵, 有利于减少匣钵内外温差、 缓解温度滞后现象。 另外,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秘色青瓷使用气孔率较低的瓷质匣钵, 并进行口沿封釉, 有效降低了装烧青瓷釉在冷却过程中被二次氧化的程度, 提高了匣钵内气氛的稳定性和青瓷釉层中Fe2+的含量, 改善了其呈色稳定性和外观效果。 同时秘色青瓷釉层略厚, 减少了胎体对产品外观的影响, 增大了釉面折射率和明亮度, 使其在CIE色度空间中相比普通青瓷处在更偏蓝绿色区域。
越窑 瓷质匣钵 秘色青瓷 化学组成 色度 Yue Kiln Porcelain sagger Mi’se celadon; Chemical composition Colorimetric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7): 208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