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安徽省生物医学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医用光学诊疗 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偏振光学成像是一种非标记、无损伤的检测技术,对亚波长微观结构的变化比较敏感,可以提供丰富的组织结构和光学信息。然而,在可见波段范围内,生物组织是强散射介质,光在组织中传播时会经历多次散射,失去原本携带的相位和偏振信息,从而影响光学成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本团队结合空间频域成像和偏振光学成像方法,搭建了偏振空间频域成像系统。通过高频空间频域成像控制照明光的穿透深度,利用穆勒矩阵表征样品浅层的偏振参数,进而反映样品浅层的微观结构信息。实验结果显示:偏振空间频域成像系统测得的灰阶板漫反射率与标准值线性相关(R2=0.99988);退偏系数与脂肪乳体积分数成正比关系,二向衰减系数随二向衰减器导致的二向衰减增大而增大;该系统可以准确测量四分之一波片和全波片的相位延迟,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测量样品的偏振参数。对比传统偏振光成像和偏振空间频域成像结果可以发现,偏振空间频域成像可以有效控制成像深度,精确测量样品浅层的穆勒矩阵。采用该系统对烧伤猪皮进行检测,测量结果显示:猪皮组织内部的胶原蛋白结构被破坏,相位延迟降低。本研究结果预期能够有效提升浅层组织偏振特性检测的准确性,促进肿瘤的早期检测。
生物光学 偏振光学成像 空间频域成像 穆勒矩阵 组织仿体 bio-optics polarization optics imaging spatial frequency domain imaging Mueller matrix tissue phantom
1 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山东 济宁 273100
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55
3 香港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香港 999077
4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双光子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活体肿瘤成像、神经功能成像以及大脑疾病研究等领域,但双光子成像视场较小(视场直径一般在1 mm以内),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虽然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或者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有效增大视场,但复杂的光路设计、高昂的器件成本以及繁琐的操作过程限制了这些技术的推广。提出了一种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替代自适应光学技术扩展双光子成像视场的新思路,在低成本(无须特殊物镜,无须相位补偿装置)、易操作的前提下实现了大视场双光子成像。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光学显微系统中扩展双光子成像视场的nBRAnet网络框架,为使该网络框架可以更好地利用特征图信息,在该框架中引入残差模块和空间注意力机制,同时去除了数据归一化处理,以增加图像对比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代替自适应光学技术,增强扩展视场中的精细结构特征,并恢复扩展视场的成像分辨率和信噪比,使双光子成像视场直径扩展到3.46 mm,峰值信噪比超过27 dB。深度学习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图像增强效果显著等特点,有望为跨区域脑成像或全脑成像提供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案。
显微 深度学习 自适应光学 大视场 双光子成像 microscopy deep learning adaptive optics large field-of-view two-photon microscopy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ed-X研究院再生与重建医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49
2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再生医学与外科工程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3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陕西 西安 710061
4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激光光动力诊疗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激光、光敏剂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特异性杀灭肿瘤细胞的药械联合疗法。治疗的柔性光纤可随人体自然腔道的弯曲而弯曲,通过内窥镜活检通道,光纤能够到达腔内近距离照射肿瘤部位。内窥镜辅助光动力疗法因具有显著的局部疗效和微创治疗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腔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本文介绍了光动力治疗肿瘤疾病的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在实现术前诊断、术中可视、视场统一及诊疗一体等目标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汇总了解决方案。本文概述了光动力诊疗内窥技术在腔道肿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光动力治疗的精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医用光学 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诊断 腔道肿瘤 内窥镜 medical optics photodynamic therapy photodynamic diagnosis luminal tumors endoscope
1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激光工程研究院,北京 100124
2 北京工业大学跨尺度激光成型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24
液体辅助红外激光消融硬生物组织的准确性和兼容性均优于机械工具,而在骨科手术中往往会遇到骨组织自然曲面位置的钻切需求。系统研究了波长约为2 μm的中红外激光诱导空泡在自然骨曲面边界附近的演化行为规律,总结了不同无量纲距离(γ)空泡的非球形演变规律和空泡脉动周期的时间长度的变化趋势,并对空泡收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发现了空泡演化行为受骨曲面边界影响的机制,自然骨曲面边界的不对称性使空泡收缩时两侧泡壁处的压力梯度和移动速度不同,导致空泡在收缩时质心与两侧泡壁向自然骨曲面边界较高的一侧发生偏移,并引起空泡微射流向相同方向偏移。给出了用于补偿微射流作用点定位误差的光纤预置偏移量,得到了自然骨曲面附近0.2≤γ≤0.6的空泡产生的微射流速度。
激光技术 空泡演化 微射流 骨组织消融 laser technique bubble evolution micro-jet bone tissue ablation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苏州)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安徽 合肥 230026
2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 苏州 215163
3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4
4 河海大学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为实现角膜在眼底相机系统轴向上的精确对准,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点视标的角膜精密对准技术。采用该对准技术,可以将双孔光阑所形成的两个光点视标投影在角膜上,依据两个光点经角膜前表面反射后在探测器上重合的位置坐标,先实现对瞳孔中心的对准,再根据两个光点经角膜前表面反射后在探测器上的分离情况与分离距离,确定眼底相机相对于角膜的轴向位置。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双光点视标的角膜精密对准技术可以达到0.25 mm的对准精度和8.2 mm的对准范围。这种对准方法精确度高,对准范围大,可以满足眼底成像时仪器相对于被检眼轴向调节位置的要求。
医用光学 眼底相机 对准 杂散光 双光点视标 medical optics fundus camera alignment stray light two-light-spot vision marker
陈梦雪 1,2,3季凌飞 1,2,3,*张犁天 1,2,3曹丽杰 1,2,3[ ... ]孙伟高 1,2,3
1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激光工程研究院,北京 100124
2 北京工业大学跨尺度激光成型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24
3 北京市激光应用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124
钻孔是骨折修复手术中最常见的临床操作,骨孔的微观组织对骨折稳固及后期愈合具有显著影响。系统研究了激光钻切骨孔的微观组织特征和抗失稳行为,通过探究功率密度对激光钻切骨孔周围组织弹性模量的影响,结合分形方法对骨孔微观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与评价,并针对非均质骨微观结构,模拟分析对比了激光钻切骨孔与机械钻切骨孔在轴向力作用下的抗失稳行为。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密度为5.70×104 W/cm2、扫描速度为4 mm/s的优化工艺参数下,骨孔边缘弹性模量受影响区宽度仅为200 μm,较机械钻切骨孔缩小了67%,壁面无裂纹,其余区域保持了骨组织的本征结构与力学特性。在轴向力作用下,激光钻切骨孔裂纹会在骨黏合线周围发生抑止或偏转,这有效提升了骨孔的抗失稳破坏能力,对增强内固定手术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医用光学 激光技术 骨钻孔 微观组织 抗失稳行为 medical optics laser technique bone drilling microstructure anti-instability behavior
1 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光学与视光学研究所,医用光学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3
2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眼科,上海 200438
3 上海理工大学教育部光学仪器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现代光学系统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3
近视是一种常见眼病,已成为中国青少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近视防控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近视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并根据数据给出眼屈光度的预测。然而,目前市面上并没有一款专用于屈光发育档案数据采集的设备。笔者基于前期研究,结合干涉、波像差和图像分析等技术建立了眼屈光度与生物参数一体化测量系统,主要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和屈光度等参数。使用组内标准差、测试重复性、变异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了实验样机测量的可重复性。通过比较实验样机和IOL Master 500的测量结果,验证了实验样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组内标准差和测试重复性的数值可以看出:眼生物参数和屈光度测量都有很高的重复性;眼生物参数的变异系数均低于3%,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异更小(≤0.256%);组内相关系数均高于0.6。说明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实验样机与IOL Master 500测得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实验样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很高。这些结果表明这样的一体化设计能完成基本的眼屈光度和生物参数测量。随着技术的迭代,该系统有望成为近视防控专用的屈光档案数据采集设备,为近视防控提供必要支撑。
医用光学 近视 眼生物参数 屈光度 干涉 波像差分析 一体化 medical optics myopia ocular biological parameters diopter interference wave aberration analysis integration
1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2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为了实现在活体小鼠脑中多部位的光纤记录和区域可选择的光刺激,开发了一套集成度高、参数可独立调控的多通道光遗传系统,以满足光遗传学领域中大规模神经动力学研究需求。在该系统中,设计了一款1转7扇出多模光纤束,将光纤束与扫描振镜相结合,并利用时分复用技术调制不同波长的光源,以实现高质量的多通道记录和通道可选择的光刺激。评估了多光纤通道的参数稳定性,在小鼠前额叶、杏仁核、腹侧被盖等脑区同步记录了4个通道的钙信号。通过振镜靶向特定的光纤通道,可对自由移动的小鼠进行光遗传干预。该系统可用于活体多脑区光遗传干预与记录,为神经环路研究和行为学实验提供了有力工具。
生物光学 光遗传学 光刺激 多通道 多模光纤 bio-optics optogenetics light stimulation multi-channel multimode fiber